1月14日上午,对话深圳湾栏目组邀请到深港澳科技联盟顾问、深港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深圳市科协原副主席张克科进行对话。栏目组以“疫情影响下,传统型企业如何突围发展”、“新基建推动下,深圳的发展会产生哪些变化,给哪些产业带来发展机会”等主要议题对张克科院长进行了简单采访。
张克科
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深圳市政协研究咨询委员会委员,深圳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深港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深圳市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马洪基金会智库百人会副总召集人,深圳湾论坛的联合发起人,深圳市战略新兴产业博士专家联谊会顾问。曾任深圳市科技局副局长、深圳市高新办副主任、深圳市科协专职副主席、深港产学研基地副主任。
以下为专访内容的部分节选:
疫情影响下,传统型企业如何突围发展?
张克科:突如其来的疫情及其后期的变异扩散经历了这么久对企业来说完全是一个挑战。在这期间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个是员工在外地回不来,第二个是原材料来不了,第三个就是市场没了、产品卖不出去。后来经过调整以后,一部分企业复苏了,一部分企业停下来了。基于这些情况我们应该要有很好的反思。
在这中间我们一直认为深圳的企业的生命力是很强的,它不同于其他的地方。珠江三角洲早期是从“三个一步”开始,主要是“大进大出”,有单就能做,而且是敢担加班,没有单就没得做了,所以劳动力资源也是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随着这样一个开放的市场和这样的条件,由模仿开始变成自己的创新,深圳很多企业更多的是按照市场的方式来做的。内地有些企业,特别是一二三线城市企业,政府很大的任务是要救企业。但是深圳的企业的自救的能力很强,所以在这一点上,我对深圳的企业是有信心的,因为这有一批不弯下的人和勇敢往前走的人。
这样一个疫情之下的中小企业中有些做得非常好。一个是它本身的产品有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尽管在疫情之下有一个辗转的短暂的影响,但是它能够很好的聚集力量重新整合出去。另一个是有一些产品它本身的生产能力比较强,产品赚钱以后它能够很好的转型,像很多企业就转型做了像防御类的口罩,额温枪等方式,在过程中它们也寻找到了新的市场。随着生活的变化、市场的变化和供应链方式的变化,线上服务成为主流,一些社区的服务也起来了。我想深圳现在基本上已经恢复到了80%左右。那么回过头来看,如果真要长期发展的话,企业之间产业链的供应和供应链的配套以及产业链的对标,应该可以想办法发展出一个创新的模式。我个人一直认为在产业链合作中间,应该要形成相对稳定的闭环。闭环实际上就是说我们能够在调控中间把各方资源利用起来,而在产学研合作中间,要形成一个漏斗性的导向性的话,就叫“聚焦不能散”。而国际合作要是全方位开放的话,所以在这里的中小企业的定位,也应该根据这样一个方式来说,比如跟大学的合作研发。在目前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格局中间,深圳还是有它的魅力的。
两个月前,香港贸发局的中国内地的首席代表和我是多年的老朋友了,他就跟我们谈到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动力和能量。他举了一个例子,就是5G。5G在国际标准化的平台上面,一个标准的建立基本上要经过几轮回合,包括技术的认证、专家组的讨论和研究等,大概需要一年到两年的时间。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间,华为每到两个月提出一个新的标准。就是在原来议定的标准中间,他们进行科学实验,进行产品的设计以后提出新的数据和标准,冲击标准。所以说在深圳的创新的实践当中,从标准、研发、产品、场景很快就能够实现这样一个过程。所以中小企业应该瞄准国内的一些前期的方式,但是走得太前的话可能也不行,你必须要控制节奏。
我记得2000年初的时候,当时我们引进一个集成电路芯片方案,大部分是在做美国的,像IPTV和IP Phone。但是当时IPTV和IP Phone这两个东西我们国家一直没有开发,所以从2015年才来做这两个领域的,除了国际市场以外,国内没有市场。但是通过练兵以及在互联网+、媒体和融媒体资源开放以后,在5G之下,那些“练兵”就变成了“干将”,就变成了我们“预备队”和“突击队”了。所以我想中小企业应该有面向于今天的市场和面向未来的市场,以及面向行业配套的顾客替代的位置的价值。
新基建推动下,深圳的发展会产生哪些变化,给哪些产业带来发展机会?
张克科:新基建不是权宜之计,不是固定资产的单一投资。我们有过教训,2008年到2010年的“4万亿”,“4万亿”也是要发展这一块,实际上我们应该来推想深圳到2035年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习主席也说过我们让城市更智慧更聪明,那么新基建应该来说是给城市穿上了新衣服,装上了新动力。
那么从城市来说,比方说虚拟空间也好,智慧化城市也好,包括5g配套汽车自动驾驶,不光它路上的识别系统都要改变,还要投入。所以我想新基建如果是从现在一步一步往前走的话,很可能我们是在投一些无用的东西。但如果我们从2035的城市目标倒过来看的话,我们建设的是一个新格局的城市,那么我们就要开始有所布局。实际上未来的产业、未来城市化有两个要点,一个是人,人带动就业,就业带动产业和生态;另一个是家庭。所以我想如果我们从2035这个角度倒回来推的话,那么新基建可能会渗透到不同的层面,一个是城市的层面,一个是工作状态的层面,一个是家庭的层面。所以智慧园区、智慧城市和智慧家庭会成为我们最基本的投入,而这中间需要什么?
我们现在已经在讲互联网,实际上在2010年开始我们就讲物联网,那物联网还完全没有挖透,甚至还是一个混沌的状况。比方说我们每人都有一个非常智慧的智能终端,伴随着我们从机器人也好、美妆也好、手机也好、通讯也好、教育孩子也好,但是每一个APP都有一个软件,而且我要通过我的手机去呼叫我的小机器人,他要装另外一个APP,那么在这中间能不能够变成一个共同的一个平台,这就需要一个物联网的平台,这就需要一个协同和协调的方式,那么这就需要标准。
建筑标准没有的话设计师设计不出来。所以新基建更多是伴随着新的生活方式来做,从家庭来叫做万物互联。从园区来说,园区现在都在建楼,那么将来工业自动化之间,现在我们知道每个楼里面要有一个能够运展物体的货车,货柜车的货梯,但在平台中间需要有一个工业的以太网,因为加上机器的控制都是通过人和的其他方式来实现的,然后需要有一个能够满足未来工业自动化的信息楼宇,这就是我们新园区。
那么新城市也一样,现在也一样。最开始我们所有的WiFi都被三大营运商割断了,然后到哪就断了,网断了又要上网,怎么办?好在有4G、5G上。那么再往下走可能不光是要WiFi了,可能还需要更多的视频和服务的流量这一块。所以城市的服务通过这一次的疫情,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像健康码图形,应该来说是一个最大的演练,应该来说给新基建新基建带来了一个平台。
会后,张克科院长为深圳湾论坛题词,对深圳湾论坛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