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媒体中心 > 新闻中心
深圳湾论坛【区域研究】广东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17)
发布时间: 2018-01-13 浏览次数: 2001

全文概览:

区域概况: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连广西,南临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全省土地面积17.97万平方千米,其中岛屿面积1448平方千米。全省下辖21个地级市,2016年末常住人口为1099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95%。

经济实力:依托区位、港口等资源优势以及政策红利,广东省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在全国各省市中稳居首位。2016年广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5万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为10.7%;当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为7.5%,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8个百分点。广东省民营经济活跃,经济外向度高,消费和投资是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受外部不利环境影响,对外贸易依存度持续下降。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全国领先,逐步以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产业结构更趋高级化,经济增长潜力较大。

从下辖地级市情况看,广东省内各市之间经济实力存在较大差异,2016年广州、深圳经济实力仍在省内各市保持绝对领先地位,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万亿元和1.95万亿元,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且已率先摆脱投资驱动束缚,消费、金融等业已成为支撑经济的新增长点。佛山、中山、珠海、惠州经济实力相对较强;而云浮、汕尾、河源、韶关等区域经济实力较弱,经济增长仍具有较明显的投资依赖特征,抗风险能力偏弱。

财政实力:受益于良好的产业基础,广东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财政形成能力较好,地方综合财力在全国各省市中名列前茅。2016年广东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390.4亿元,较2015年增长10.9%,其中税收收入为8098.6亿元,税收比率位于全国第6位,收入质量及持续性仍较好。同时,得益于土地市场回暖,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出现回升,2016年广东省实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870.0亿元,同比增长8.8%。

从下辖各地级市情况看,2016年受“营改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性减税降费等多种减收因素影响,除汕尾外,广东省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肇庆、阳江、潮州增速回落幅度在20个百分点以上。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珠海5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仍居于全省前列;汕尾、潮州、云浮收入规模则相对较小,其中汕尾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30.8亿元,系省内各市最低水平。广东省大部分地级市税收比率均在60%以上,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仍主要由税收收入构成,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税收收入在趋势变动上具有较高的协同性。总体看,财政收入较为薄弱的粤东西北地区一般公共预算自给能力显著弱于珠三角地区城市,其公共财政平衡对上级补助等依赖较大,其中汕尾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全省各市最低,仅为14.9%。2016年,广东省各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速存在较大分化,其中东莞、珠海、揭阳、佛山增速均在50%以上,而清远、湛江、梅州、广州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负增长,降幅均逾20%。2016年,深圳、广州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仍旧领先省内各市;佛山、珠海规模次之,且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其地方综合财力贡献度相对较高。

债务状况:广东省地方政府债务绝对规模较大,2016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8520亿元,位于全国各省市第5位;但得益于良好的经济基础及雄厚的财政实力,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相对较轻,当年末债务余额为2016年度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0.82倍,位列全国31个省市该指标降序排列第28位。且目前广东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距财政部核定的限额仍有一定的空间,全省债务风险可控。

从下辖各地级市情况看,2016年末肇庆、云浮、佛山地方政府债务偿付压力相对较大;其次为江门、梅州、清远、河源,当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与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均大于200%;深圳、中山、汕头政府债务偿付压力较轻,当年末政府债务余额能够被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全覆盖;其余各市该比率均在100%至220%之间。截至2017年9月末,广东省城投平台债券余额为2758.8亿元,规模在全国处于中上游水平,且主要集中在广州、珠海两市。总体看,珠海市城投平台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其次为广州;其余各市平台债务负担相对较轻。

文章正文:

一、广东省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一)广东省经济实力分析

依托区位、港口等资源优势以及政策红利,广东省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在全国各省市中稳居首位。广东省民营经济活跃,经济外向度高,消费和投资是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受外部不利环境影响,对外贸易依存度持续下降。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全国领先,逐步以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产业结构更趋高级化,经济增长潜力较大。

作为我国率先实现改革开放的省份之一,广东省依托资源优势及政策红利,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区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目前经济体量已稳居全国首位,且经济增速维持在中高速增长区间,经济抗跌性强,对全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稳定器”作用。2016年广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5万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为10.7%;当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8个百分点,增速虽较2015年下降0.5个百分点,但总体仍维持在平稳区间。2016年,广东省人均生产总值达7.28万元,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35倍,位列各省市第9位,因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其人均经济指标排名相对居后。2016年末广东省常住人口为10999万人,较上年末增长1.38%,占全国总人口的7.95%。

从经济结构看,近年来广东省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升级,2015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6年以来“三二一”产业结构进一步显著,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16年,全省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3.1%、6.2%和9.1%,三次产业结构为4.7:43.2:52.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较2015年提高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3%,拉动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6个百分点。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广东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结构内部深度调整,现代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呈上升态势,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2016年,全省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56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1.7%,较2015年提高1.3个百分点。当年,全省实现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57万亿元,同比增长9.5%,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0.88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49.3%和27.6%,占比分别较上年提升0.8个和0.6个百分点。

从经济特征看,民营经济是推动广东省经济增长的主力军,2016年全省民营经济保持领先地位,当年实现增加值42578.76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53.6%,同比增速为7.8%,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达55.5%,较2015年提高1.3个百分点,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2个百分点。2016年广东省出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意见,并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多渠道促进民营经济投资,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及政策环境,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从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看,广东省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为消费,最终消费支出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水平处于较高水平,近年来保持在50%左右。作为外贸大省,货物及服务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作用相对较大,但近年来受不利环境影响,净出口对地区经济的贡献度有所减弱。

具体来看,2016年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延续回落态势,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3.30万亿元,同比增长10.0%,增幅较2015年放缓5.8个百分点,但高于全国增速2.1个百分点。从投资分项看,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投向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基建对区域投资拉动作用相对较小,且基建投资增速呈稳中放缓态势。2016年,广东省制造业、房地产业及基建分别完成投资0.96万亿元、1.18万亿元和0.74万亿元。其中房地产业投、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分别16.2%和5.7%。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以及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广东省居民消费潜力持续释放,2016年全省消费品市场实现平稳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不断提高。当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万亿元,同比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同比增长9.3%,增幅回落0.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8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稳定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

广东省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重地,经济外向度高,对全国进出口贸易贡献度大。受外贸持续面临不利的外部环境影响,2016年广东省对外贸易仍处于下降空间,但受得益于制定实施促进外贸回稳向好25项政策措施等,当年外贸经济降幅显著收窄。2016年,广东省实现进出口总额6.30万亿元,占全国贸易总额的比重为25.9%,总量连续31年位居全国首位;当年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0.8%,降幅较2015年收窄3.1个百分点,较全国平均水平收窄0.1个百分点。

“十三五”期间,广东省将以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率先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2016年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R&D)2035.14亿元,同比增长13.2%,规模居于全国首位且增长势头强劲。当年,全省R&D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56%,较2015年提高0.09个百分点,其中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R&D投入对全省的贡献度达94.9%。未来,广东省逐步以创新驱动替代投资驱动,将创新驱动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同时将深化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先试先行,将泛珠三角区域打造成为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科技技术创新将成为全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总体看广东省经济增长潜力较大。

(二)广东省财政实力分析

受益于良好的产业基础,广东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财政形成能力较好,地方综合财力在全国各省市中名列前茅。2016年广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增长,且收入质量及持续性较好,同时得益于土地市场回暖,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出现回升。

受益于良好的经济基础,近三年广东省地方综合财力[1]保持稳步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1%。从构成看,广东省地方综合财力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主,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地方财力形成重要补充。近三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地方综合财力的比重分别为59.3%、64.4%和65.4%,占比处于较高水平且呈逐年提升态势,总体看广东省地方综合财力稳定性及持续性较好。

得益于良好的产业基础,广东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财政形成能力[2]较好,2016年为13.1%,在全国各省市处于前列。与经济规模排序情况相当,广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在全国各省区市位居首位,2016年为10390.4亿元,较2015年增长10.9%。从构成看,税收收入仍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主要来源,2016年为8098.6亿元,同比增长9.8%,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7.9%,税收比率在全国各省市降序排列中位于第6位。虽然2015年以来受政府性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因素影响,广东省税收比率略有下滑,但总体看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持续性及质量较好。

与收入趋势相一致,近年来广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增势,2016年为13446.1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放缓主要系部分项目未执行完毕结转下年支出和2015年全省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加大重点项目支出以及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大幅压减结余结转等致使上期基数过高所致。近三年内,刚性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平均比重为50.0%,整体看,广东省财政支出弹性较好。从一般公共预算财政平衡能力看,2016年广东省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129.4%,近三年均保持在100%以上,公共财政自身平衡能力好。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是广东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主要构成,该部分收入易受区域房地产市场景气度、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存在一定波动。2016年,广东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3870.0亿元,同比增长8.8%,主要系土地市场回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加所致。当年,广东省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750.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4%,增速较2015年回升42.8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14847.5万平方米,同比增幅由2015年的-5.3%上升至17.1%。从支出方面看,2016年,广东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为3463.1亿元,同比增长15.8%,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支出的覆盖率为111.8%,基金预算自身平衡程度好。

二、下辖各市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广东省下辖21个地级市,根据空间布局及区域功能可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大区域。其中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和肇庆九市;粤东(亦称“东翼”)包括汕头、潮州、揭阳和汕尾;粤西(亦称“西翼”)包括湛江、茂名和阳江;粤北(亦称“山区”)包括韶关、梅州、清远、河源和云浮。2016年,珠三角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9万亿元,同比增长8.3%,占全省GDP的比重为79.3%,粤东西北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万元,同比增长7.4%,占全省GDP的比重为20.7%。依托良好的区位和政策优势,珠三角成为四个区域中经济发展的领先区域,且在经济新常态下率先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而粤东西北地区受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影响较大,经济发展活力不足,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突显。

根据《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广东省将发挥珠三角城市群以及广州、深圳、珠海等重点城市的带动作用,构建“广佛肇+清远、云浮、韶关”“深莞惠+河源、汕尾”“珠中江+阳江”三大新型都市区,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共享等,实现区域一体化进程。结合国家海峡西岸城市群规划,加快建设粤东城市群,推进汕潮揭同城化发展,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都市区格局,并促进梅州市融入汕潮揭城市群。加快粤西沿海城市带发展,推进湛茂一体化发展,辐射带动阳江等地区加快发展,建设珠三角链接东盟、北部湾城市群链接港澳的陆路大通道。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为重点,构建粤北生态发展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绿色产业,推动城镇集约紧凑发展,带动北部山区绿色崛起。总体看,“十三五”期间,广东省将巩固提升珠三角城市群核心竞争力并强化其辐射带动作用,振兴发展粤东西北地区,增强发展整体性,着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一)下辖各市经济实力分析

广东省内各市之间经济实力存在较大差异,2016年广州、深圳经济实力仍在省内各市保持绝对领先地位,产业结构相对高级化,且已率先摆脱投资驱动束缚,消费、金融等业已成为支撑经济的新增长点。佛山、中山、珠海、惠州经济实力相对较强;而云浮、汕尾、河源、韶关等区域经济实力较弱,经济增长仍具有较明显的投资依赖特征,抗风险能力偏弱。

2016年,广东省下辖各市经济均保持增长,但增速普遍较2015年有所下降。从经济规模看,珠三角地区城市经济规模均较大,其中广州、深圳两市经济总量最大,2016年分别为19610.9亿元和19492.6亿元,遥遥领先于其余各市。佛山、东莞2市经济规模次之,分别为8630.0亿元、6827.8亿元;惠州、中山、茂名、湛江、江门、珠海、肇庆、汕头、揭阳9市经济规模居中,均在2000亿元~3500亿元之间;其余各市规模较小,其中潮州、河源、汕尾、云浮4市地区生产总值未破千亿。

从经济增速看,2016年广东省大部分地级市经济增速均保持在中高速水平,除揭阳、韶关、肇庆低于全国平均增速(6.7%)、阳江与全国增速持平外,其余17个市经济增速均高于全国水平,其中深圳、汕头、河源、珠海、佛山、广州、惠州、东莞8市经济增速仍保持在8%以上。从增速趋势看,2016年除河源、汕头、深圳、东莞、韶关5市经济增速略有抬高之外,其余各市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探。其中,肇庆2016年经济增速降幅最深,较上年下滑3.2个百分点至5.0%,居于全省末位,主要是由于肇庆市工业以金属加工、陶瓷等传统产业为主,结构相对低端,且工业企业规模小,产业抗风险能力弱,工业发展短板突出且新增长动力尚未形成,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从人均经济指标看,深圳、广州、珠海、佛山4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于全省各市前列,2016年分别为16.74万元/人、13.96万元/人、13.45万元/人和11.56万元/人,均超过当年全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2倍以上。其次中山、东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亦处于相对领先水平,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以上。除前述各市外,其余14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梅州、汕尾、河源人均经济指标处于全省末尾,分别为2.40万元/人、2.74万元/人和2.92万元/人。

广东省全省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但各市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距。2016年,广州、深圳、东莞、珠海4市第三产业占比均超过50%,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走在全省前列。佛山、揭阳、惠州、中山、潮州、汕头6市经济仍以第二产业为主,其中佛山、揭阳第二产业占比分别为59.2%和58.7%,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此外,云浮、梅州、湛江3市经济结构中农业占比仍较大,2016年第一产业占比均约20%左右,远高于全省第一产业占比水平(4.6%)。

从经济发展动力结构看,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城市经济外向度较高,但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和贸易低迷影响,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减弱甚至呈现一定拖累,消费和投资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从全省范围看,各地市经济增长动能存在差异,其中广州、深圳、东莞等发达城市已率先摆脱投资驱动束缚,消费、金融等业已成为支撑经济的新增长点,而汕尾、云浮、汕头、揭阳、河源等城市经济增长仍具有较明显的投资依赖特征。

具体来看,2016年,深圳、东莞、广州3市固定资产投资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均低于30%,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1.5%)。汕尾、云浮、汕头、揭阳、河源等市固定资产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超过70%,其中汕尾最高达78.8%,地区发展投资依赖度仍较强。从投资增速看,各市投资增速分化大,汕头、深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保持在20%以上,湛江、潮州、江门、佛山、河源、梅州、茂名、汕尾投资亦保持两位数增长,云浮、韶关、清远、阳江4市呈现投资增长乏力局面,增速分别为0.2%、0.1%、0.1%和-27.1%。其中阳江市经济结构第二产业为主,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之下,二三产业投资均出现深幅下滑。

从投资领域看,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为31.2%。在全省各市地产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以及增速存在较大差异。2016年,中山、珠海、广州、深圳、东莞5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均超过40%,其次惠州、清远、佛山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区间在35%-3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湛江、潮州、云浮、肇庆、汕尾、茂名、揭阳7市固定资产投资中地产投资占比相对较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看,2016年肇庆、阳江投资出现负增长,增速分别为-9.1%和-3.3%;汕尾、河源、深圳、佛山房产开发投资增速维持在高位,均超过30%,其中汕尾由于区域商品房销售持续高速增长且房产开发投资基数较小,201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高达117.5%。从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趋势看,2016年茂名、汕尾、珠海、阳江、梅州5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出现下降,其中珠海、阳江、梅州降幅均超过10个百分点,梅州降幅最深,201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较2015年下滑28.8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去库存压力之下房产投资趋于谨慎所致。

外贸方面,珠三角地区城市经济外向度高,进出口总额规模大且对全省外贸贡献度高。从规模看,2016年深圳、东莞、广州3市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41.2%、18.1%和13.7%,居于全省前三位。佛山、惠州、珠海、中山、江门5市进出口总额合计占全省的比重为21.3%,其余各市进出口总额相对较小。从进出口总额增速(人民币,下同)来看,2016年全省各市增速差异较大,其中12个市保持增长,东莞增速最高,为9.8%;其余9市则呈现负增长,其中进出口总额体量较大的珠海、惠州分别下降7.0%和9.8%。

消费方面,2016年广东省各市消费市场保持较快增长,消费规模序次与经济体量排序基本相当。值得说明的是,汕头市经济规模位于全省第11位,得益于其对粤东地区城市消费的辐射、吸纳作用,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次于东莞市居于全省第5位,地区经济增长依赖投资、消费协同拉动。从增速看,省内各市增速水平相对较为均衡,2016年增速区间在8.1%-13.3%,其中14个市消费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0.2%),云浮、东莞以13.3%、13.1%的高增速位列全省前两位。

(二)下辖各市财政实力分析

1.下辖各市一般公共预算分析

2016年,受“营改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性减税降费等多种减收因素影响,除汕尾外,广东省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肇庆、阳江、潮州增速回落幅度在20个百分点以上。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珠海5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仍居于全省前列,汕尾、潮州、云浮收入规模则相对较小。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仍主要由税收收入构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税收收入在趋势变动上具有较高的协同性。此外,财政收入较为薄弱的粤东西北地区一般公共预算自给能力显著弱于珠三角地区城市,其公共财政平衡对上级补助等依赖较大。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看,得益于计划单列市特殊财税体制,深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在广东省各市中保持绝对领先地位,2016年为3136.5亿元;其次,广州依托于雄厚的经济基础以1393.6亿元稳居全省各市第二位;佛山、东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超过500亿元,分列第三、第四位;此外惠州、中山、珠海、江门、汕头、茂名、梅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百亿,其余9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未突破百亿,其中汕尾以30.8亿元位于全省末位。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5]看,2016年深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为15.0%,为全省各市唯一保持两位数增速的地区,广州、珠海增速分别为8.4%和8.3%,分列第二、第三;肇庆、阳江、清远、湛江、潮州、揭阳、云浮、韶关8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现负增长。其中肇庆市增速为-36.0%,全省垫底,主要是由于整改超常规收入、免征涉企收费导致非税收入大幅缩减,同时叠加“营改增”因素所致。从增速趋势看,除汕尾外,2016年受“营改增”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性减税降费等多种减收因素影响,广东省各市一般公共预算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肇庆、阳江、潮州增速回落幅度在20个百分点以上。汕尾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逆势回升主要系由于2015年全市对以前年度空转虚增财政收入进行整改清理导致上期增速基数较低(-41.3%)。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构成看,2016年深圳、珠海、东莞、广州、佛山5市税收比率均在70%~80%,收入质量及稳定性较好,云浮、湛江、茂名、韶关4市税收比率低于60%,在全省各市中排名靠后,其中云浮为57.6%,为全省最低。总体看,广东省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仍主要由税收收入构成,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税收收入变动相关性高,二者在趋势变动上具有较高的协同性。

从一般公共预算自给能力看,2016年东莞、佛山、中山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分别为90.9%、86.9%和80.3%,居于全省前三;深圳、广州、惠州、珠海、江门5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分布区间为69%~75%,亦处于较高水平;其余各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均在50%以下,其中汕尾、河源、梅州、揭阳、湛江均在30%以下,汕尾则以13.5%居于全省末位。可以看出,财政收入较为薄弱的粤东西北地区一般公共预算自给能力显著弱于珠三角地区城市,其公共财政平衡对上级补助等依赖较大。

2.下辖各市政府性基金预算分析[6]

2016年,广东省各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速存在较大分化,其中东莞、珠海、揭阳、佛山增速均在50%以上,而清远、湛江、梅州、广州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负增长,降幅均逾20%。2016年,深圳、广州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仍旧领先省内各市;佛山、珠海规模次之,且政府性基金收入对其地方综合财力贡献度相对较高。

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看,2016年深圳、广州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领先省内其他各市,分别为966.4亿元和824.8亿元;其次佛山、珠海、东莞3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也较大,分别为578.5亿元、333.3亿元和322.3亿元;其余15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均低于100亿元,其中云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仅为3.3亿元,为全省各市最低。

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速看,2016年广东省各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速差异较大,东莞增速为105.3%,位居省内各市首位,其次珠海、揭阳、佛山3市增速均在50%以上,汕尾、河源、中山、汕头、阳江、茂名、潮州、惠州增速在10%~50%之间,深圳则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余7市则出现不同幅度下滑,其中清远、湛江、梅州、广州4市降幅在20%以上,清远降幅高达49.3%。

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比,2016年珠海、汕尾[7]、佛山3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地方综合财力的贡献度相对较大,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分别为114.0%、110.0%和95.7%,由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易受土地市场行情及政策调控等因素影响,上述地区综合财力稳定性受到影响;汕头、广州、东莞、潮州4市这一比率在53%~66%之间,其余各市该比率均在50%以下,其中云浮、惠州、中山3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均低于30%。总体看,广东省各市地方综合财力稳定性尚可,关注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贡献度较高地区的财力波动情况。

三、广东省及下辖各市债务状况分析

(一)广东省债务状况分析

广东省地方政府债务绝对规模较大,但得益于良好的经济基础及雄厚的财政实力,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相对较轻,且目前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距财政部核定的限额仍有一定的空间,全省债务风险可控。

为保障改善民生和经济结构调整,支持城市道路和公路建设、轨道交通、保障性住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管廊、一带一路、扶贫开发等重大公益性项目支出,2016年广东省加大新增债券发行规模,当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即审计口径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含深圳)较2015年末增加332亿元至为8520亿元[8],其中,一般债务余额为5362亿元,专项债务余额为3158亿元。

2016年末,广东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位于全省31个省市降序排列第5位,绝对规模相对较大。以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对比,2016年末广东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是其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0.82倍,位列全国31个省市该指标降序排列第28位,债务负担相对较轻。

2016年广东省(含深圳,下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9779.6 亿元,其中,一般债务6191.3亿元,专项债务3588.3亿元;当年新增债务限额为638亿元。2017年,财政部下达广东省新增债额度951亿元,财预〔2015〕225号文规定,年度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等于上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加上当年新增债务限额,2017年广东省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10730.6亿元。总体看,广东省地方政府债务绝对规模较大,但得益于良好的经济基础及雄厚的财政实力,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相对较轻,且目前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距财政部核定的限额仍有一定的空间,全省债务风险可控。

(二)下辖各市债务状况分析

从政府债务偿付压力看,2016年末肇庆、云浮、佛山地方政府债务偿付压力相对较大;其次为江门、梅州、清远、河源,当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与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均大于200%;深圳、中山、汕头政府债务偿付压力较轻,当年末政府债务余额能够被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全覆盖;其余各市该比率均在100%至220%之间。

需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广东省各市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程度不一,本报告在分析各市政府债务规模及负担情况时,如无法获得2016年末政府债务余额数据,则以其2016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数值替代,虽然指标可比性存在瑕疵,但也不乏一定的参考意义。

从政府债务规模看,2016年末,广州、佛山[9]政府债务规模均超过1000亿元,在省内各市降序排列中居于第一、第二位;其次东莞、惠州、江门3市政府债务规模较大,分布在490亿元~590亿元之间;潮州、汕尾政府债务规模均未超过100亿元,在全省各市中处于末位。以2016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行对比,肇庆[10]该比率最高,超过300%;云浮、佛山、江门、梅州、清远、河源、湛江[11]、韶关[12]、阳江、汕尾10市该比率在200%~270%之间;汕头、中山、深圳该比率均低于100%,分别为85.9%、52.3%和4.1%;其余各市该比率在100%~200%之间[13]。

广东省城投平台债券发行规模在全国处于中上游水平,且主要集中在广州、珠海两市。总体看,珠海市城投平台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其次为广州,其余各市平台债务负担相对较轻。

从广东省存续城投债情况看,截至2017年9月末,全省城投平台债券余额合计2758.8亿元,在全国30个省市(不含西藏,下同)规模降序排列中居于第9位。从省内各市城投债规模看,广州城投债余额在各市中最大,为967.5亿元,占全省债务余额的35.1%;其次为深圳、珠海2市,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17.7%和12.7%;其余各市城投债合计占比为20.3%,省本级城投债余额为394.7亿元,占比14.3%。

以存续期内城投债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对比,除珠海城投债偿付压力相对较大外,其余广东省内各市城投债偿付压力较轻。截至2017年9月末,珠海城投债存续余额与其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120.0%,为全省各市唯一城投债余额超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城市;广州、湛江、梅州该比率分别为69.4%、52.2%、51.2%,其余各市该比率均小于50%,其中东莞该比率仅为4.0%,在有存续城投债的各地市中最低;潮州无存续城投债。

从广东省城投平台带息债务情况来看[14],广东省全省城投平台2016年末带息债务合计1.37万亿元,在全国30个省市规模降序排列中排名第五位,广东省城投平台2016年末带息债务是当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32倍,该指标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位列30个省市降序排列第28位。从省内各市看,广东省城投平台带息债务主要分布于广州、深圳、珠海,上述3市城投平台2016年末带息债务占比分别为35.0%、18.6%和8.4%,其余各市合计占比为9.5%;此外省本级城投平台2016年末带息债务余额占比为28.5%。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行对比,珠海、广州城投平台2016年末带息债务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9倍和3.4倍,在省内各市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其次中山该指标为1.1倍,其余各市该指标值均小于1.0倍,其中惠州为0.08倍,居于各市最低水平。

[1]本报告中,地方综合财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补助收入)

[2]本报告中,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财政形成能力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区生产总值”衡量。

[3]西藏自治区2016年税收占比数据缺失。

[4]未含汕头、揭阳、肇庆、潮州。上述4市进出口总额增速(以美元计价)分别为-8.2%、0.4%、-14.9%和-3.5%。

[5]本报告中,财政收入增速是以当年数与上年数绝对数计算而得,下同。

[6]因缺乏数据,本报告该部分分析未含肇庆市。

[7]上级补助收入对汕尾市地方综合财力的贡献度最大,2016年收到上级补助收入合计138.6亿元。

[8]该数据为预计执行数,目前广东省尚未核定2016 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决算数。

[9]佛山市以2016年政府债务限额(1508亿元)替代,其2015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384亿。

[10]肇庆市以2016年政府债务限额(330亿元)替代,其2015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91.3亿元。

[11]湛江市以2016年政府债务限额(238.5亿元)替代,其2015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91.7亿元。

[12]韶关市以2016年政府债务限额(177.9亿元)替代,其2016年11月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57.97亿元。

[13]珠海市以2016年政府债务限额(427.2亿元)替代,其2016年末政府性债务余额为348.9亿元。

[14]本报告中在分析城投平台有息债务时,“城投平台”范围指已发债城投平台。

相关新闻
北京大学曹和平教授讲解《双创经济与中国新一轮增长》
2017-08-09
搜狐旅游网--双创经济与中国新一轮增长--深圳湾论坛隆重召开
2017-08-23
中国建设网--双创经济与中国新一轮增长--深圳湾论坛隆重召开
2017-08-23
Copyright @ 深圳湾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109545号深圳网站建设公司:联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