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论坛会员 > 政策解读
深圳政府发布: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8-11-28 浏览次数: 8045

 

深圳市人民政府在线发布消息:《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方案的通知

最新消息:据深圳政府在线发布消息:《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水平国际知名,掌握一批前沿引领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力争培育更多世界五百强企业和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建成10个以上产业规模超百亿、产业链条完备、产业配套完善的新兴产业集聚区,打造更多千亿级和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

 

该方案确定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特别注意是,在方案空间布局中列出了37个重点发展片区。包括南山高新区、坂雪岗科技城、空港新城、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阿波罗产业集聚区、留仙洞产业集聚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立新湖片区、宝安燕罗片区、前海片区、光明凤凰城、环西丽湖片区、梅观科技创新走廊、观澜高新园、坪山高新区、梅林—彩田片区、宝龙科技城、国际低碳城、九龙山片区、蛇口片区、光明科学城、大梧桐新兴产业带、清水河片区、大运新城、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盐田河临港产业带、大鹏环龙岐湾、海山片区、公明片区、沙井片区、尖岗山—石岩南片区、西乡铁仔山科技城片区、新桥东科技城片区、宝安中心区—大铲湾片区、江碧环保产业园、深汕特别合作区。

 

现将《深圳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深圳市人民政府

2018年11月2日

深圳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方案

为牢牢把握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重大机遇,进一步提升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级,加快形成引领型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按照建成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抢抓科技产业变革机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按照“科技支撑、重点突破、统筹布局、引领发展”的基本原则,以技术驱动和应用带动为两大核心抓手,强化自主创新,优化空间布局,完善产业生态,培育应用市场,着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级,持续引领产业高端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将深圳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二)基本原则。

——科技支撑。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基础设施和平台体系建设,完善创新环境,汇聚创新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创新供给,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重点突破。坚持优势优先,充分论证,把准方向,明确时序,集中优质资源,支持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快速形成规模效应,构筑更多先发引领优势。

——统筹布局。坚持集聚发展,充分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打造专业园区,完善配套服务,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错位布局、协同联动、集群发展,提升全域创新发展能力。

——引领发展。坚持面向未来,主动布局,超前规划,促进更多未知领域实现跨越和赶超,在若干战略必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扭转跟随发展的被动局面。

 

(三)发展目标。

通过三步走策略,形成重点突出、布局合理、质量效益显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全球重要的新经济发展策源地。

——到2020年,支撑和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硬条件与软环境体系不断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源头创新的支撑能力切实增强,新建50个以上创新载体,培育10家技术引领型的研究机构、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及创新型企业,创新推出一批精准化扶持政策,组织实施100个以上重大科技产业发展项目,造就一支以世界级科学家、杰出企业家为主体的领军人才队伍,攻克并掌握一批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平台、设施及环境日趋完善,基本形成全域统筹、重点突出的产业空间布局,在优势领域力争打造出万亿产业集群,在前沿领域争取建成一批带动能力突出、竞争优势明显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水平国际知名,掌握一批前沿引领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力争培育更多世界五百强企业和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建成10个以上产业规模超百亿、产业链条完备、产业配套完善的新兴产业集聚区,打造更多千亿级和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

——再经过长期的努力,持续突破一批颠覆性技术,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兴科技与产业创新发展策源地,持续支撑经济更高质量和更可持续发展,为建成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做出更大贡献。

 

二、主要任务

以创新引领为核心,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幅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级和千亿级产业集群,促进更多优势领域发展壮大并成为支柱产业,持续引领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建设世界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

加快构建泛在高效信息网络,以产业跨界融合和智能化发展为主攻方向,建设全球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实施集成电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完善涵盖设计、封装测试、晶圆制造、产业配套等全产业链,打造集成电路集聚发展高地。抢抓人工智能发展先机,加快计算机视听觉、新型人机交互等应用技术产业化,建设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区。抢抓第五代移动通信(5G)发展的窗口期,推进核心技术、标准以及关键产品研制,加大应用推广力度,打造5G产业发展引领区。顺应万物互联发展新趋势和新要求,加速构建物联网商用网络,大力推进物联网典型示范应用。加快发展壮大新型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硬件、高端软件等产业,前瞻布局柔性电子、量子信息等前沿高端领域。

 

专栏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关键领域

集成电路:以应用为牵引,依托深圳集成电路设计和集成优势,大力发展物联网、智能终端、汽车电子等领域专业芯片,提升装备材料、先进封装测试等配套服务能力,加快布局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构建协同联动的产业生态系统,支撑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优化升级。

 

人工智能:发挥深圳人工智能硬件终端制造、用户数据资源储备、应用模式创新等比较优势,加快突破芯片、算法等人工智能核心基础,发展智能家居、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产品,推动人工智能特色应用示范,促进技术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三位一体”发展,建设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5G移动通信:抢抓5G发展的窗口机遇,支持龙头企业推进核心技术、标准以及关键产品研制,建设5G试验网络,开展典型场景应用,打造5G产业集聚区,持续巩固深圳在全球通信行业的引领地位。

 

新型显示:夯实高世代大尺寸面板制造基地优势,加快突破柔性显示、激光显示、3D显示、超高清显示核心关键技术,推动新型显示技术在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的广泛应用,依托行业龙头企业促进资源集聚,构建配套便捷、产业链完整的支撑体系,推动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成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新的增长极。

 

物联网:顺应万物互联发展新趋势和新要求,加速构建基于第六版互联网协议(IPv6)、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物联网商用网络,建立行业标准,强化政府引导,瞄准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重点领域,大力推进物联网典型示范应用,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协调可持续的良好发展格局。

 

智能网联汽车:明确技术发展路线,构建跨产业协同创新机制,加大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建立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检测验证、示范应用与生产配套等体系,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区。

 

柔性电子:面向可穿戴设备应用需求,开发柔性电子关键材料,攻关核心工艺技术,开发柔性传感器、电子皮肤、柔性电池等柔性器件,推动柔性电子产品示范应用,抢占下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制高点。

 

(二)培育国内领先的高端装备制造集群。

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以支撑和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为重要方向,加强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能力,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突破减速器、高性能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以及传感器、控制系统等核心产品,大力培育发展工业母机、智能机床、先进成型装备、增材制造设备、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提升精密制造技术和装备产品、智能电子制造成套设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等水平。加快发展无人机、航空电子元器件、微小卫星、通信卫星、卫星导航等航空航天装备和产品。支持发展科学仪器、工业自动化仪表及系统、电子测量和电工仪表、专业仪表等高精尖产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发展深海深空技术及装备。

 

专栏2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关键领域

智能装备:持续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聚焦机器人、可穿戴设备、航空航天装备等领域,攻关先进感知与测量、高精度运动控制等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鼓励智能制造技术、工艺及产品在制造业领域的深入应用,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区,引导制造企业向现代制造服务企业转型。

 

增材制造:加快建设3D打印制造业创新中心,面向生物医疗、电子制造、航空航天、汽车、文化创意等领域重大需求,形成覆盖产品设计、材料、关键部件、装备及应用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有力支撑高端制造和精密制造。

 

(三)发展壮大绿色低碳产业。

 

着眼生态文明建设,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为重点,加快推进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先进核电、可再生能源、高效储能、智能电网及智慧能源等领域,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加强节能关键技术攻关,提升节能设备及其关键零部件开发能力,加快节能技术系统集成。支持先进适用环保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在生态建设和治理等领域的应用示范。发展汽车零部件、办公耗材、家用电器等再制造技术,促进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

 

专栏3 绿色低碳产业关键领域

节能环保:在电机、半导体照明、家电、环境治理等优势领域,持续提升节能环保装备技术水平,推进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化,开展节能环保技术系统集成及示范应用,强化节能环保技术支持和服务体系建设,打造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和创新中心。

氢燃料电池:围绕航天、飞机、汽车、军工等应用领域,开展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电堆制造、系统集成、动力总成、测试诊断等关键技术攻关,以氢燃料电动汽车示范应用为突破口,加快完善产业链条,持续培育发展氢能经济。

 

(四)打造全球知名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紧扣生命科学纵深发展、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主题,提升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等优势领域发展水平,创新发展精准医疗、数字生命等前沿交叉领域,打造世界领先的生命经济高地。建立多层次基础支撑和共性技术平台,突破药物研发关键技术,提高原研药、首仿药和新型制剂的创新能力,发展新型抗体、蛋白及多肽等生物药和干细胞等生物治疗产品。构建医疗器械协同创新体系,大力发展高端医疗器械设备。着力发展精准医疗,提升基因检测技术水平和加快个体化治疗临床应用。探索建立覆盖全方位全周期的数字生命系统,加快生命信息数字化,培育数字生命新业态。布局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精准医学成像、合成生物学、人类增强等重大前沿领域。

 

专栏4 生物医药产业关键领域

精准医疗: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针对精准医疗发展和应用的源头性和关键性问题,开展科技原始创新,实现基因检测和个体化治疗技术领域重大突破,建设国际一流的精准诊疗平台和临床转化体系,搭建生命健康大数据平台,发起组织生命健康“大科学计划”,打造国际领先的精准医疗示范区。

 

(五)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先导区。

抢抓数字经济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充分挖掘数据资源,加速场景融合应用,推动数字经济全面发展。完善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提升高端软件供给能力,着力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发展,前瞻布局金融科技及区块链等领域,形成引领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稳步提升工业设计能力,加速文化服务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服务内容和模式,促进数字创意消费,为数字经济拓展新空间。积极培育和催生移动支付、新零售、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体制改革,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管运分离的“数字政府”管理新体制,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专栏5 数字经济产业关键领域

金融科技:加快设立金融科技研究机构,突破数字货币钱包、智能合约验证及管理、金融大数据智能分析等关键技术,围绕区块链、智慧金融、金融风险管理等重点方向,加强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积极探索新技术应用场景,建设世界领先的金融科技中心。

 

(六)推进新材料产业创新应用。

顺应新材料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装备、重大工程建设需求为导向,强化协同创新,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材料制备技术,加强前沿材料战略布局,提升新材料产业化应用水平。大力发展显示材料、先进照明材料、关键微电子材料等电子信息材料,推进融入高端制造供应链。强化高性能储能、新型太阳能、先进节能环保等材料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绿色低碳材料快速发展。加快推进生物医学材料临床应用,加强生物基材料研发及推广。发展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功能陶瓷和硬质合金等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前瞻布局石墨烯、新型二维材料、微纳米材料、超硬材料等新兴领域,构建日趋完善的新材料基础支撑体系。

 

专栏6 新材料产业关键领域

石墨烯:坚持以应用为导向,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重点发展石墨烯在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技术,开展终端应用产品示范推广,推动石墨烯快速发展。

微纳米材料与器件: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衔接,提高微纳米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微纳米材料与器件,加快规模产业化,带动和支撑信息、材料、能源、制造等相关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七)建设全球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坚持创新引领、陆海统筹,进一步增强深圳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大力发展海洋卫星导航、通信、深海观测和生态监测等海洋电子信息领域。支持海洋生物产业创新发展,延伸和拓展远洋渔业产业链。开展海洋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加快推进海上风电、潮汐能等海洋新能源产业化进程。推进建设深圳市智能海洋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提升新型海工装备与特种船舶、高附加值钻井平台、深海探测设备和海洋环保装备等海洋高端装备发展水平,拓展邮轮游艇上下游产业链。积极构建以航运金融、船舶保险为代表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协同周边打造世界级港口群。开展海水淡化、天然气水合物、深海矿产、海藻生物质能等前瞻领域研究。

 

三、空间布局

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理念,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优化各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统筹资源配置,完善各区域硬条件和软环境,支持37个重点发展片区专业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快速形成“重点突出、错位协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发展格局。

 

(一)促进各区差异布局协同发展。

1.优化产业布局。综合考虑各区域产业基础、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条件,各区(新区)和深汕特别合作区要加快编制相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明确发展重点、空间布局、发展时序等,形成全域统筹、特色发展的全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格局。

2.强化产业用地用房供给。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空间供给质量,以优质空间供给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各区域要加快推进工业区升级改造,加快整备成片产业用地,加大创新型产业用房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供给比例,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

3.加快建设专业园区。各区(新区)和深汕特别合作区要对现有园区进行优化整合,市属、区属国有企业要在全市园区整合中发挥骨干作用,建设一批空间规划合理、产业链完整的专业化园区,强化政策引导,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二)引导优质科技产业资源配置。

1.统筹产业资源布局。各区域要加大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力度,制定差异化、定制化的人才引进和项目引进政策,以优质园区吸引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落户。市科技产业部门要统筹全市重点产业项目和人才团队等资源配置,防止科技产业资源错配和区域盲目竞争。

2.加强科技资源配置。各区域要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精准布局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载体,加快实验检测平台、科技信息平台、技术转移平台等产业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3.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实施产业园区质量效益提升计划,完善交通、信息、商务、安居等配套设施,切实优化园区硬条件与软环境,建设一批精准定位、配套完善、产城融合的智慧型、生态型的新兴产业园区。

专栏7 重点发展片区

1.南山高新区:发挥科技产业创新的综合引领能力,围绕信息经济、生命经济等,孵化更多新兴领域,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孵化及引领中心,支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2.坂雪岗科技城:发挥华为的龙头带动作用,重点发展5G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方向,支持企业勇闯“无人区”,参与或主导国际标准制定,打造世界级5G产业发展高地。

3.坝光国际生物谷:面向民生重大需求,以前沿科学发现为引领,发挥深圳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优势,充分利用基因库、超级计算等资源,打造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世界领先的生命健康科技与产业高地。

4.空港新城:以海洋高端装备、航天航空、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为重点,发挥周边会展、商务配套优势,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组织落户,打造技术标准领先、市场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5.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面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方向,积极布局研究机构、标准组织、教育机构、中试基地等创新生态顶端环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核心区。

6.阿波罗产业集聚区:以军民融合为特色方向,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无人机、前沿材料等方向,建设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和研究机构,打造成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7.留仙洞产业集聚区:发挥周边教育、科研、产业、配套等综合优势,重点发展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精准医疗等领域,打造以总部基地和研发中心为特色的综合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8.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面向未来城市和未来科技,重点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研发中心、科技组织等落户,打造最智能、最绿色、最可持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集聚的城市中心。

9.立新湖片区:依托大族激光、洲明科技重点企业,重点发展机械、汽车、电子、航空、军工等关键领域成套技术装备,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全球激光产业高地。

10.宝安燕罗片区:加快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发挥电子信息制造集聚优势,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柔性电子等方向,打造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11.前海片区:突出深港合作和高端服务业两大特色,强化香港创新服务在深转化落地,服务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财务中心、研发中心、品牌营销中心等落户。

12.光明凤凰城:持续集聚高端资源,超常规布局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数字经济等方向,多点培育,努力打造成为一座生态优质、产业高端、产城融合,具有较强区域辐射能力的绿色智慧新城。

13.环西丽湖片区:持续推进西丽大学城建设,加快吸引一批国际一流的高等院校、科技机构,突出人才培养和引进,不断集聚创新资源,持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科研服务能力。

14.梅观科技创新走廊:发挥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优势,面向人工智能前沿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重点布局智能制造、机器人、智能终端、智能装备、智能医疗等领域,打造龙华总部企业及智造走廊。

15.观澜高新园:依托华润三九、致君制药、汇川技术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方向,加快三一科技智能制造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综合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16.坪山高新区:依托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聚龙山新兴产业集聚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出口加工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氢燃料电池、石墨烯、精准医疗、增材制造等方向,打造世界一流的东部高科技园区。

17.梅林—彩田片区:重点布局发展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方向,加快建设深业上城中国国际消费展示交易中心等项目,全面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打造“深圳中轴智谷”。

18.宝龙科技城:推进南约社区洋桥和汉田片区城市更新,重点布局集成电路制造封装环节,加快建设石墨烯产业园,推动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智能制造为主的发展格局。

19.国际低碳城:重点发展航空航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高端低碳装备制造产业等,推动相关技术和产品民用转化,打造以航天航空产业总部基地和研发中心为特色的综合性产业集聚区。

20.九龙山片区:加快苹果科技小镇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物联网等方向,推动智能机器人、智能终端、智能装备等行业领域应用,打造成为智能高端制造核心基地。

21.蛇口片区:充分利用自贸片区制度创新、服务创新等优势,重点发展海洋电子信息与设备制造、海洋高端装备和配套设备制造、游轮游艇等方向,打造成为重要的海工装备总部基地和游轮旅游基地。

22.光明科学城:依托中山大学(深圳)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新材料、生命健康等,努力打造光明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23.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加快城市更新、土地整备、棚户区改造,突出“一校、三谷、多园区”布局,重点发展人脸识别、智能医疗等人工智能及生命健康领域,打造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研发孵化基地。

24.清水河片区:重点发展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区块链与金融人工智能、智能医疗等领域,建设人工智能公共技术平台等创新载体,打造人工智能研发孵化基地。

25.大运新城:依托深圳国际大学园和天安数码城、大运软件小镇等产业载体,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和生命健康产业,建设产业科研孵化基地,打造东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地。

26.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以金融、科技产业为基础,积极吸引科研机构落户,打造以“金融+科技+总部”为特色的产业基地集聚区,重点发展新兴金融、科技金融、金融外包服务业等重点方向。

27.盐田河临港产业带:发挥华大基因、盐田港等带动作用,围绕生命健康等重点方向,打造临港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城。

28.大鹏环龙岐湾:加快土地整备,依托海洋生物产业园、游艇会及国际船艇交易运营基地,重点发展海洋生物育种、海洋生物能源开发、邮轮游艇和帆船等领域,打造海洋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海洋休闲运动中心。

29.海山片区:以大百汇高新科技园等为载体,积极引进产业优质资源,建设一批人工智能开放平台,面向机器视觉、智能医疗、智能装备等领域,打造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集聚区。

30.公明片区: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围绕石墨烯科技产业重点领域,搭建关键共性技术协同研发平台、人才集聚平台,加快推进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示范基地建设。

31.沙井片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以城市更新保障发展空间,搭建电力电子器件设计、封装测试等平台,持续完善产业链条,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32.尖岗山—石岩南片区:发挥紧邻南山高新区地理优势,主动承接高新区产业外溢,围绕工业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等产业,打造总部研发基地。

33.西乡铁仔山科技城片区:充分利用产业集聚优势,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围绕航空航天、新型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建设研发、科技孵化、检验检测基地。

34.新桥东科技城片区:深度融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带动作用,开展智能硬件、智慧物流数据中心等关键技术研发,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智能装备与物联网科技创新基地。

35.宝安中心区—大铲湾片区:推进建设海纳百川总部大厦、信通金融大厦、金利通金融中心等,吸引平安不动产、腾讯等重点企业,建设金融科技产业基地,以高端软件、科技金融为重点,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具有全球辐射引领作用的互联网+未来科技城。

36.江碧环保产业园:加快推进电镀制造等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开展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应用示范,重点发展以绿色制造为主的绿色低碳产业。

37.深汕特别合作区:深度参与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主动融入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布局,积极引进和建设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绿色低碳等重大项目,着力提升制造水平,打造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承载地。

 

四、政策措施

进一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深圳构建未来可持续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任务,要强化组织实施,在技术、资金、人才、准入、监管、标准、知识产权等方面系统谋划,修订出台新一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多措并举、不断改革、持续创新,全面营造一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生态系统,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壮大。

 

(一)构建更高水平的技术支撑体系。

加快规划建设科学城,在重点领域,前瞻规划布局一批科技基础设施,开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跨学科、大协同科学研究,持续增强原始创新和源头创新能力。围绕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省、市创新载体。加强前沿基础研究,强化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增强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供给。支持承担国家、省(部)科技计划(专项)项目,参与或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布局一批共性技术研发、测试、中试和应用功能型平台,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链条式基础应用平台体系。积极争取组建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责任单位:市科技创新委、发展改革委、经贸信息委)

 

(二)完善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

市财政每年安排预算,设立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用直接资助、股权资助、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多元化扶持方式,加快建立市场化、精准化、多元化相结合的专项资金扶持体系。充分发挥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天使投资母基金等基金作用,坚持市场化运作,撬动社会资本设立子基金。加快中试子基金投资运作,加大对重点领域中试环节的精准扶持。探索设立跨境人民币投贷基金,为产业资本搭建“出海平台”。支持设立海外并购基金。依托现有机构,组建深港澳科技产业创新促进中心。建设市级国有全资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平台公司。实施创新验证资助计划。(责任单位:市财政委、发展改革委、经贸信息委、科技创新委、国资委、金融办、投资推广署)

 

(三)创新人才培养与发展制度。

建设创新敏感型国际化高等院校,探索构建紧密结合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向科技产业创新需求,开设新学科新专业。大力提倡在职技能教育,培养具有较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加强招才引智工作,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持力度。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政策体系,对现有人才政策进行优化重构,聚焦产业重点领域,制定面向全球引进关键领军人才的支持政策。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进一步提高人才服务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完善市场化、国际化人才评价机制。强化市场发现、市场认可、市场评价机制。完善人才举荐制度。实施科研人才国际同行评议机制。(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保障局、教育局、科技创新委、经贸信息委)

 

(四)创新准入与监管政策。

争取国家在新兴产业市场准入、行业监管等方面综合授权、先行试点,加快建设深港创新特区。探索和建立符合未来科技产业发展规律的新经济监管体系,规划建设坪山无人驾驶示范区、大鹏生命健康试验区,积极构建应用场景,加快打造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示范特区。加大力度实施首购首用、首台(套)风险补偿、军民融合等支持政策,降低新技术应用成本。利用特区立法权优势,加强人工智能、生命科技、大数据等领域的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研究,建立保障相关领域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框架。加快研究制定自动驾驶、服务机器人、基因科技、细胞治疗等相关安全管理法规,为新技术的快速应用奠定法律基础。(责任单位: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市法制办、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经贸信息委、财政委、市场和质量监管委、交通运输委、卫生计生委,坪山区政府、大鹏新区管委会、福田区政府)

 

(五)加强知识产权和标准保护与运营。

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快建设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实验室、存证固证系统,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快速获权、快速确权、快速维权服务。加快建设深圳知识产权法庭,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切实加大对侵权者的惩戒力度。加强知识产权运营能力,加快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打造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交易的重要枢纽平台。加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创新,推进知识产权投融资试点,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跨境交易平台。加强对企业专利全球布局的引导。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标准和世界品牌。支持各类机构加入国际技术标准组织,支持企业参与或主导制定国际国内标准,力争成为若干重点领域的国际标准引领者。(责任单位: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经贸信息委,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

 

五、组织实施

进一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深圳构建未来可持续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强化组织实施,加快建立“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统筹谋划,系统部署,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

深圳市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负责指导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大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定,协调解决产业发展和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督促各区和市相关部门做好各项目标任务的部署实施,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日常协调工作由市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经贸信息委、科技创新委等市相关部门,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

 

(二)抓好任务落实。

市相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针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关键领域重点任务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和配套措施,加快落实实施方案明确的工作任务。推进规划政策落实、重大项目建设、各类专项扶持计划组织实施、专项资金使用和绩效评价等工作。加强对各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促进产业集聚发展。〔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经贸信息委、科技创新委等市相关部门,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

 

(三)强化评估考核。

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统计核算测算制度,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决策和监督考核提供支撑。各单位要把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好抓实,健全考核评估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确保上述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经贸信息委、科技创新委、统计局等市相关部门,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

 

附:关键领域重点任务(2018—2022年)

关键领域重点任务(2018—2022年)

围绕七大任务,聚焦10个重点领域和6个前沿领域,按照2020年、2022年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梯次接续、滚动系统实施68项重点任务,明确分工,压实责任,确保实现各项发展目标。

 

一、加快发展十个重点领域

围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5G移动通信、新型显示、物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精准医疗、金融科技、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等十个重点领域,搭建产业公共技术平台,攻关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着力推动产业化,加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及新模式的应用示范,以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加快形成若干千亿级和百亿级产业集群,形成更多新经济增长点,推动和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集成电路。

1.加快提升集成电路设计水平。支持我市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应用核高基等专项形成的EDA等成果,联合整机企业开展物联网、网络通信、人工智能、汽车电子、航空航天、高端显示、信息安全等领域核心芯片研发,攻关信息处理、传感器、存储器等关键通用芯片。建立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责任单位:市经贸信息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

2.培育发展集成电路制造业。瞄准国际集成电路龙头企业,重点引进12英寸先进工艺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围绕新型光电器件、功率器件、射频器件等重点领域,加快布局碳化硅(SiC)、氮化镓(GaN)等非硅基集成电路产业。加快推进高端传感器、微机电系统器件等细分领域产业化。推动面向先进工艺的刻蚀机、离子注入机等关键设备研发和产业化,积极引进国际顶尖半导体设备制造企业。(责任单位:市经贸信息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

3.进一步增强产业配套能力。以中芯国际12英寸生产线建设为契机,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加大系统级封装、三维封装等先进封装测试产业化力度,形成与制造、设计环节发展相适应的配套能力。积极推进高端靶材、专用抛光液、专用清洗液、中高端电子化学品等集成电路电子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责任单位:市经贸信息委、科技创新委、发展改革委)

4.搭建国际一流的集成电路创新服务平台。支持建设一批重大产业先进技术研发平台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开展前沿关键技术研究,推进先进技术应用和产品孵化。推进ARM(中国)深圳创新总部建设,发挥其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支撑服务作用。加快建设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搭建6—8英寸碳化硅/氮化镓器件制造中试等平台,打造国际一流第三代半导体协同创新中心。积极筹建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责任单位:市科技创新委、发展改革委、经贸信息委,南山区政府)

5.打造集成电路集聚发展高地。积极对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设立IC产业投资子基金,引进产业链中的重大项目,弥补缺失环节。加快推进坪山出口加工区、龙岗宝龙工业区、南山高新区等集成电路专业园区建设,规划布局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发展芯片设计、软件服务外包、电子信息产品设计及代工、高端材料研发、仪器设备制造等,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市经贸信息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财政委,坪山区政府、龙岗区政府、南山区政府)

 

(二)人工智能。

1.突破人工智能核心基础。加快研发并应用高精度、低成本的智能传感器,突破面向云端训练、终端应用的神经网络、图形处理器、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等芯片及配套工具,支持人工智能开发框架、算法库、工具集等研发,支持开源开放平台建设,积极布局面向人工智能应用设计的智能软件,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软硬件基础。(责任单位:市科技创新委)

2.加快培育人工智能产品。积极培育人工智能创新产品和服务,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大力发展新一代智能手机、智能家居产品、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以及视频图像身份识别、视频图像商品识别、语音翻译交互等智能系统。(责任单位:市科技创新委、经贸信息委、发展改革委)

3.实施人工智能特色应用示范计划。启动智慧城市“核心大脑”建设工程,推进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和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等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腾讯医疗影像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实施人工智能融合示范应用项目,推动智能产品在工业、金融、零售、物流、教育、旅游等领域的集成应用。遴选有条件的区域,规划建设人工智能特色应用小镇,搭建典型行业应用场景,建设一批人工智能密集应用项目。(责任单位:市经贸信息委、科技创新委、发展改革委)

4.探索建设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区。依托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开展多领域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试点示范,加快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打造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试验区,形成安全便捷的智能化环境,探索建设精准化智能服务丰富多样、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高、社会运行更安全更高效、就业岗位质量和舒适度更高的人工智能社会。(责任单位:福田区政府)

5.打造人工智能新兴产业集群。发挥腾讯、华为、富士康、平安等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支持商汤科技、云天励飞、旷视科技、码隆科技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做大做强,成为细分领域行业标杆。积极引进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国际一流人才团队落户深圳,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培育孵化一大批具有创新活力的初创型人工智能企业。建设人工智能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创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经贸信息委、科技创新委)

6.制定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和法规。围绕人工智能细分应用领域,鼓励我市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国家人工智能标准框架体系研制,加快研究制定相关安全管理法规,制定人工智能产品研发设计人员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守则,加强大数据商业化开发利用中的个人隐私保护,构建人工智能复杂场景下突发事件的解决方案,为新技术的快速应用奠定制度保障。(责任单位: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法制办、交通运输委等主管部门)

 

(三)5G移动通信。

1.攻关5G核心关键技术。加快组建一批5G创新载体和功能性服务平台,支持华为、中兴通讯等围绕5G无线技术、网络与业务、关键设备模块及平台等重点方向,研发大规模天线阵列、新型多址、高频段通信、新空口多载波、先进编码调制、全双工抗干扰、超密集异构组网、网络切片等5G关键核心技术。(责任单位:市科技创新委)

2.参与5G国际标准制定。强化企业在标准化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支持我市骨干企业和科研机构在3GPP、IMT-2020、ITU等国际标准组织中担任核心职务,主导或参与5G网络技术、关键设备、产品等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中国5G方案成为国际标准,以标准支撑和引领5G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科技创新委)

3.创建5G应用示范先导区。面向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政务、智慧零售等典型应用场景,选择坪山区、南山区等有条件的区域,协调运营商、设备商、应用厂商等单位,搭建超高速率、零时延、超大连接、信息融合的5G网络试验环境,开展应用技术测试、验证,推动5G业务跨领域垂直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市经贸信息委、发展改革委)

4.实施5G产业化重大专项。围绕5G芯片、天线、智能终端、网络设备、系统及解决方案、测试仪器仪表、工程样机、5G运营、应用服务等重点领域,依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滚动组织实施5G产业化专项,带动我市5G全产业链协同、集群发展。(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经贸信息委)

5.建设5G产业集聚区。以深圳高新区南山片区、坂雪岗科技城为核心,搭建5G产业联盟,构建高效协作创新网络,培育和孵化一大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加快建成产业协同、技术引领、配套完善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5G产业集聚区,争取建设国家5G产业创新中心。(责任单位:南山区政府、龙岗区政府,市经贸信息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

 

(四)新型显示。

1.建设国际柔性显示产业基地。加快柔宇类6代超薄彩色柔性显示生产线建设,突破功能材料、光学薄膜、柔性OLED衬底等核心关键技术,加强柔性封装等生产工艺和应用技术研发,开发大屏幕柔性显示器件,加速实现产业化。(责任单位:龙岗区政府,市经贸信息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

2.推动激光显示创新发展。加快建设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实验室,以实验室为核心支撑,开展半导体激光器、激光与荧光相结合的光源关键技术等激光照明和激光显示前沿技术研究,研制半导体激光器自动化封装工艺,加速推进激光照明和显示技术产业化。(责任单位:市科技创新委,南山区政府)

3.实施3D显示培育发展计划。建立3D显示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开展图像处理技术、裸眼3D显示技术和面板集成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研制高性能3D显示屏,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打造3D显示技术产业高地。(责任单位:市经贸信息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

4.加快建设高世代新型显示项目。推进华星光电G11新型显示面板生产线项目建设,着力突破超高清、超大尺寸显示关键技术,加速实现超高分辨率显示器量产,完善超高清显示产业生态布局,进一步增强高世代面板产业发展的国际影响力。(责任单位:市经贸信息委,光明区政府)

5.引导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发展。引导投资主体集聚,重点支持新型显示企业在有条件、有基础的光明区、南山区和龙岗区等区域聚集发展,引进产业链缺失环节的关键重大项目,完善产业配套,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市经贸信息委,南山区政府、龙岗区政府、光明区政府)

 

(五)物联网。

1.打造物联网产业“深圳标准”。积极引导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大力度开展标准研制工作,推进物联网标准研制测试验证平台建设,研制一批基础共性、重点应用和关键技术标准,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物联网标准体系。助推我市标准化组织广泛对接相关国际、国内标准化机构,积极推动自主技术标准的国际化,提升“深圳标准”影响力。(责任单位: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

2.构建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快宽带城域网和无线宽带网络建设,快速推进光纤接入网和无线接入网建设,实现全市互联网接入的无缝覆盖。深化三网融合,鼓励电信运营商创新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模式。全面推进IPv6规模化商用,积极开展5G网络商用部署,加快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打造高速宽带、融合、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为物联网快速发展提供信息网络支撑。(责任单位:市经贸信息委、通信管理局)

3.加快建设公共支撑平台。加快建设交通、医疗、健康、教育等行业的公共大数据平台、云计算平台、应用开放平台,完善物联网产业发展支撑体系。积极推进物联网产品和系统的标准符合性测试能力建设,支持适应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具有公信力第三方检测认证服务机构发展,重点支持1—2家检测机构成为国家级检测单位。构建测试评价体系,为物联网相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提供测试环境。(责任单位: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经贸信息委、发展改革委)

4.推动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切实发挥政府在物联网应用中的组织推动和示范带动作用,在工业制造、商贸流通、能源交通、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等需求迫切、社会效益明显、带动效益强的重点领域,建设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电网、智慧环保、智慧民生等应用示范工程,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鼓励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和业务融合创新,发展以集成商主导的商业模式,全面带动方案设计、技术研发、硬件制造、应用服务的全链条发展。(责任单位:市经贸信息委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

 

(六)智能网联汽车。

1.集中力量突破核心技术。支持比亚迪、五洲龙、开沃等整车企业与华为、腾讯等网络通讯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重点突破机器视觉、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环境感知技术,智能操作系统、驾驶脑等智能决策技术,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等控制执行技术,以及V2X通信、高精度定位、人机交互与人机共驾技术等,形成相关标准,支撑高度自动驾驶。(责任单位:市科技创新委、经贸信息委)

2.搭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服务平台。依托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行业协会等,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平台和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仿真实验室、智能交通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综合交通数据中心等技术服务平台,部署产品技术测试认证、标准规范研究制定、数据与安全评测、智慧交通创新合作等公共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市经贸信息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交通运输委、市场和质量监管委)

3.积极开展技术示范运行验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规划建设无人驾驶测试场,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及路测设备配置,搭建基于封闭、半开放、开放的智能汽车测试场景及相应的数据收集分析、管理监控等平台,集中开展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性能验证的示范与评价。(责任单位:坪山区政府,市经贸信息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交通运输委)

4.加快推进示范应用。搭建V2X试用商用网络,推进V2X在车辆和道路设施的部署。探索高精度地图资源开放应用。创建智能交通示范区,逐步开放试点道路资源,拓展测试范围,丰富测试环境,推动城市共享用车、云轨云巴、智能公交等交通工具开展线上智能网联运营,推广智能驾驶、智能路网、智慧管理等应用示范。(责任单位:坪山区政府、福田区政府,市经贸信息委、交通运输委)

5.构建跨界融合产业生态体系。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加速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无人驾驶系统集成商,推动视觉系统、车载芯片、自动驾驶控制系统、无线通信设备、北斗高精度定位装置及配套软件等创新成果加速产业化,构建完善的智能汽车产业生态圈。(责任单位:市经贸信息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

 

(七)精准医疗。

1.实施基因检测与细胞治疗发展计划。鼓励龙头企业联合医院,突破高通量测序技术、基因组DNA序列分析技术、海量信息存储技术等,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下一代基因测序仪和试剂,提供基因检测和个体化健康指导服务。建设细胞治疗基础设施,提供高质量的细胞保存和治疗技术服务,推进干细胞、免疫细胞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责任单位:市卫生计生委、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发展改革委)

2.推动精准医疗应用示范。搭建基因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出生缺陷基因筛查、肿瘤早期筛查及用药指导、传染病与病原微生物检测、遗传性心脑血管疾病早期筛查、新生儿基因身份证应用示范。搭建分子靶向诊断、治疗、预后预测的精准医疗平台;建立个体化治疗临床疗效与安全评价体系,促进个体化治疗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责任单位:市卫生计生委、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经贸信息委)

3.打造数字生命产业高地。搭建生命健康大数据平台基础设施,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万级人群生命组学信息数据库和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立重大疾病大数据集成及应用系统,加快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应用。(责任单位:市卫生计生委、经贸信息委、科技创新委、发展改革委)

4.建设生命健康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载体群。推进建设深圳国家基因库(二期)、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等生命健康科技基础设施,持续增强原始创新和源头创新能力。建设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脑科学国际创新研究院、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等科技创新研发机构。加快建设医疗器械检测和生物医药安全评价中心、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卫生计生委、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坪山区政府)

5.建设先进生物技术试验区。依托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积极试验灵活审慎监管制度。探索建立适合细胞治疗、基因检测、组织工程等新兴技术和业态发展需要的管理新机制。争取建设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品评审中心粤港澳分中心,推动上市医疗器械“一站式”注册申请、国际临床试验数据互认。(责任单位:市卫生计生委、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福田区政府、大鹏新区管委会、坪山区政府)

 

(八)金融科技。

1.加快组建金融科技研究院。积极推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研究院建设,建设高端科技研发中心、科技成果孵化中心、科技交流合作中心,加快突破未来数字货币钱包、智能合约验证及管理、金融大数据智能分析等核心关键技术,开展相关产品应用、认证检测。支持中欧金融科技研究院创新发展,搭建金融科技技术研发和产业孵化平台。支持建设区块链技术重点实验室。(责任单位:市金融办、科技创新委,罗湖区政府)

 

相关新闻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省大湾区办主任葛长伟:切实担当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职责
2018-11-26
应新疆自治区政府之邀,深圳市企业联合会会长、正威集团王文银主席率团出访新疆,深圳湾论坛平台何进博士、陈卫国秘书长随同王文银主席于2018年11月25日前赴新疆自治区考察学习。
2018-11-26
深圳政府发布: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方案的通知
2018-11-28
Copyright @ 深圳湾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109545号深圳网站建设公司:联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