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永利,经济学博士。1989年5月加入中国银行,1999年4月任总行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1999年11月至2004年1 月历任中国银行福建省和河北省分行行长;2003年11月任总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2006年8月任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2012年2月任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2015年8月加入乐视集团,任乐视控股高级副总裁、乐视金融CEO。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以上(2020年为2.3%);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2020年新增就业118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2020年达到5.2%);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3%左右(2020年实际为上涨2.5%);进出口量稳质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这里一个核心指标是GDP增长6%以上。
此前曾有人建议政府不再设置GDP增长目标,以便为经济转型、结构调整、消化历史问题等留下空间,使宏观政策更具灵活性。但由于宏观政策诸多考虑因素均与GDP增速相关,如果没有一个GDP增长的预期目标,很多宏观政策安排就失去依据或着力点,难以把握和综合协调,所以,完全取消GDP增长目标,实际上是很难的,除非大幅削弱政府的宏观调控。
2021年政府提出GDP增长6%以上,这是一个存在很大弹性的目标。这一目标也可以理解为GDP增长不能低于6%,6%是GDP增长目标的底线。
为便于其他宏观政策目标的安排,在确定GDP增长目标的底线后,理应再提出GDP增长的理想目标,形成GDP增长的控制区间。这样才能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并在区间调控基础上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实现“十四五”规划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开好头。
为此,需要合理确定一个GDP增长理想目标。
考虑到2016-2018年每年GDP增长率均在6.6%以上,2019年实际增长率下滑到6%,2020年初为抑制经济过快下滑已经开始实施一定的宏观刺激措施,但由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全球,对世界经济社会运行带来巨大冲击,中国经济增长也深受影响,但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共同努力,采取强力措施抗击疫情,率先取得阶段性胜利,全年实现经济增长2.3%,成为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宏观调控积累了新的经验,非常难得。在2020年经济增速超常下滑后,2021年经济增长应该得到恢复性较高增长。但考虑到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强,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防范化解金融等领域风险任务依然艰巨,碳排放与生态环保要求更加严格,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居民消费仍受制约,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困难较多,稳就业压力较大等因素,经济增长预期也不能太高。
由此,可以根据合理目标做还原计算:以2019年GDP规模986515亿元作为基数,按照2020年正常增长率5.6%计算,当年GDP应该达到1041760亿元。再按照2021年正常增长5.5%计算,当年GDP应该达到1099056亿元。按此计算,2021年比2020年GDP实际规模1015986亿元增长8.18%。
这样,可以把2021年GDP增长理想目标确定为8%,以6%-10%作为控制区间。
在此基础上,货币政策目标把握可以安排如下:
1.货币总量增长目标按照10%上下掌握。考虑到GDP增长8%左右,CPI增长2%-3%,保持货币供应量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实际执行中,需要考虑在全球流动性泛滥情况下,更加关注国际资本大规模进出流动的影响,注重保持国债收益率与美国水平的合理均衡。在此基础上尽可能降低社会融资综合成本,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
2.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以把6.8作为基准,以上下浮动10%作为控制区间,原则上控制在6.1-7.5之内,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