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媒体中心 > 新闻中心
产业资讯 | “东数西算”是什么?影响有多大?
发布时间: 2022-04-03 浏览次数: 64338

“东数西算”工程启动的不到一个月,已经成为产业投资、布局的热门概念。诸多IDC、云计算、基础软件等上市公司等收到投资者问询,一旦业务涉及东数西算,这些上市企业就有可能成为热门标的。

 

但东数西算工程刚刚启动,对于这到底是什么,会影响哪些产业,影响有多大,谁也无法窥知全貌。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东数西算的诸多概念股,在经历了一波涨停之后,又在短短几日,迅速领跌的原因。本文尝试从东数西算的源头概念出发,试图回答东数西算是什么,厘清这个有望拉动千亿投资的国家工程,与我们普通人之间的关系。

 

 

“东数西算”是什么?

 

为了便于对东数西算的理解,我们往往会将该工程与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联系在一起,它们都是是我国优化资源配置的战略性工程。因此,比较通俗的对东数西算的理解是“把东部的数据送到西部进行存储和计算”。如此进行数据的资源配置,背后需要什么样的基础设施来支撑?对于这个问题官方对东数西算的具体规划中,已经有所解答。

 

从下图可以看到,东数西算工程具体划定了八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主要分东部算力枢纽节点和西部算力枢纽节点两大类。其中东部算力枢纽节点3个,包含京津冀枢纽、长三角枢纽、粤港澳枢纽;西部枢纽节点5个,包含内蒙古枢纽、宁夏枢纽、甘肃枢纽、贵州枢纽以及成渝枢纽。

“东数西算”是什么?影响有多大?| 钛媒体深度

东数西算产业链图,来源@钛媒体App

 

 

每个算力枢纽下设1-2个数据中心集群,每个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覆盖1-3个行政区/县/市或产业园。以长三角枢纽为例,长三角枢纽由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组成,两大集群的起步区分别为鸠江区、弋江区、无为市;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其他数据中心集群亦然。

 

同时,东部算力枢纽节点与西部算力枢纽节点在场景适用上分工明确,东部算力枢纽节点的适用场景为工业互联网、金融证券、灾害预警、远程医疗、视频通信人工智能推理等对时延要求严苛的领域;西部算力枢纽节点的适用场景为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对时延要求相对宽松的领域。

 

所以在东数西算工程中,不是所有的数据都要“西算”,真正需要西算的是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类型的数据,而工业互联网、金融证券、灾害预警、远程医疗、视频通信、人工智能推理等类型的数据则可以放在核心城市边缘行政区/县/市或产业园。

 

按照东数西算的规划,位于东部的三大算力枢纽节点都配备了1-2个西部算力枢纽节点做数据承接,例如长三角算力枢纽所对应的西部算力枢纽节点是甘肃算力枢纽节点和成渝算力枢纽节点,东西部对应数据枢纽节点之间将建设高速数据传输网络,以保证“西算”数据的传输速度。

 

囊括东西部的八大算力枢纽节点十大数据中心集群,构成了我国未来关键数字基础设施的概貌,但是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工程,东数西算还另有哪些深意?

 

 

全国性算力枢纽节点,有哪些好处?

 

从外界五花八门的信息中,但凡有数据中心建设业务的企业都会标榜自己参与了“东数西算”工程,实际上并非如此:只有位于东数西算枢纽节点起步区、在国家规划内的数据中心才是真正的“东数西算”。那么位于算力枢纽内和不在算力枢纽内的数据中心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会有哪些差距呢?

 

最大的差别其实等同于数据中心规模化、集约化建设,之于数据中心碎片化、粗放式建设的差别。高能耗以及机架使用率不高等弊端,使得数据中心粗放式建设被业界诟病已久。东数西算工程启动以后,依照统一规划,算力枢纽节点内的数据中心集群由于集聚性强,也将享受更多的政策和集聚优势。

 

特别是专门建设的高速数据传输网络将极大减少算力枢纽节点之间的数据绕转时延,相当于东西部之间连通了数条高速公路。此外,在网络结算上,数据中心集群内也将探索合理的网络结算机制,以降低节点内的数据中心服务器资源使用成本,从而降低未来下游企业或终端对于云服务的使用成本。

 

从全国来看,我国算力供应原来就“东部紧缺、西部过剩”,但由于西部受限于网络带宽、电网配套滞后等原因,加剧了东西部在数据要素配置上的差异。而政策性的高速数据传输网络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将极大改善东西部数据要素配置的结构性失衡

 

尤为重要的是,集聚性的数据中心建设有利于绿电的规模化应用,按照规划,算力枢纽节点有望配套建设可再生能源电站,在助力企业实现双碳之外,可再生能源电站中的绿电可以实现大用户直供,直接保障数据中心的能源供应。同时,算力枢纽节点内的数据中心集群在能耗指标(碳排放等综合指标)上也会在政策上适当支持。可不要小看了“绿电保供”这样的政策支持,此前某运营商想要在北京亦庄投建3000机架,后来却因为供电配额不足只能作罢。

 

概括来说,提升数据传输速度、降低数据中心建设和使用成本、保障绿电供应、能耗指标给予适当政策支持,是东数西算工程中较为直接的利好。但长远看来,国家这项对数据资源宏进行观调控的战略举措也有更长远的意义。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界的公开回复中,对于东数西算的更长远意义也有所提及。回复中提到两个方面的产业利好:

 

一方面在技术创新融合上,东数西算的数据中心集聚效应有望推动异构算力融合、云网融合、多云调度、数据安全流通等;同时也能够推动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加强对关键技术产品的研发支持和规模化应用。

 

另一方面在推进壮大生态上,东数西算工程有望加强数据中心上游设备制造业和下游数据要素流通、数据创新型应用和新型消费产业等集聚落地;同时支持西部算力枢纽围绕数据中心就地发展数据加工、数据清洗、数据内容服务等偏劳动密集型产业。

 

但无论是技术创新融合还是推动数据中心产业生态的壮大,这两方面都不是东数西算工程能够直接影响的领域,其直接利好的仍然是数据中心建设以及服务器上下游的采购,那么对于技术创新融合和生态壮大上,东数西算工程又将如何起到长远作用呢?

 

 

结构性平衡:需要3-5年,甚至更长

 

如果追溯东数西算工程的体系,最早要追溯到2020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指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总体思路包含个五细分体系,他们分别是:

 

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的“数网”体系

拥有完善云资源接入和一体化调度机制的“数纽”体系

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数据流通与治理的“数链”体系

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金融、能源、交通、商贸、工业制造等领域协同创新的“数脑”体系

算力和数据资源的安全防护得到强化的“数盾”体系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数据中心部高级业务主管吴美希介绍,当前已经启动的东数西算的相关建设,主要还是聚焦在“数网”和“数纽”体系的建设,而上文提到的产业技术创新融合以及数据产业生态的壮大,未来将更多的在“数链”等体系中体现。

 

一些产业侧企业对于东数西算工程需要长期投资的属性也已经做好准备。万国数据高级副总裁陈江平分析,“东数西算”需要把网络技术、能源改革结合在一起,把东部的业务分流到西部合理的区域,从而逐渐把我国算力结构调整到东西部计算与存储有机结合,“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通过未来3~5年甚至10年的规划分步实施及迭代优化。”他说。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也分析称,“东数西算”会拉动服务器、存储器、交换机和通信模块等的需求,但这些需求增量也并不只是来自东数西算。

 

“互联网发展本身对服务器的需求会呈现几何级的增长,按需来说,即使没有‘东数西算’,数据中心服务器及其配套需求也会表现的很强劲。”所以他认为,“东数西算”对服务器等需求额外提升的力度比较有限。未来互联网对算力的需求,还是通过数字产业发展来缔造需求,而所有的算力供给,不管是自然需求提升的IDC供给,还是东数西算提供的IDC供给,最后都不能脱离需求。

 

“要明确,东数西算是一个长期工程,要避免短期炒作概念,要着眼于长期去看企业的收益情况。”盘和林提醒。

 

根据《意见》中提到得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发展目标,“全国范围内数据中心形成布局合理、绿色集约的基础设施一体化格局,东西部数据中心实现结构性平衡”,要在2025年,也就是3年后实现。

 

也就是说,从投资回报的角度看,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初见成效可能至少需要3年——罗马非一日之功,投资者想要通过东数西算赚快钱,也需要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

 

 

变化正在发生

 

虽然东数西算工程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但是一些变化正在发生。

 

例如数据标注等大数据领域的偏劳动密集型行业正在向西部转移。吴美希分析称,这一现象目前已经出现,只不过在东数西算工程将数据“高速路”建设好之后,这类产业转移的路径会更加便捷高效。

 

“可能有些人不识字,但却可以根据图形做判断,做相关数据标注的事情。”这样既能帮助当地增加就业,也能降低企业用人成本。东数西算工程启动之前产业转移缓慢,一部分原因在于,由于产业分散,东西部对应承接机制并没有建立起来。

 

对此,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王建冬、于施洋、窦悦等人也曾提到,传统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要考虑人流、物流、资金流、创新流等要素的跨域流通问题,而未来研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时应该把数据要素的自由流通作为重要的政策考虑维度。并且,从产业布局视角看,推动数据要素跨域流通是推动中西部数字经济向产业链高端迈进的重要路径。

 

“新加坡智能城市、马来西亚的‘多媒体超级走廊’、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科学之环’等等。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的充分流通,将有效拉动物流、人流、资金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扩大要素的释放深度。”王建冬等人在《东数西算:我国数据跨域流通的总体框架和实施路径研究》中表示。

 

除了产业转移,数据要素也会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开展逐渐拉通,推动实现关键领域、特别是民生领域的数据要素一张网,一个好的例子是,我国目前建设的“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你想啊,就拿现在的核酸数据来说,在一个省份做的核酸数据,去另一个省市,可能数据就没有。那未来,当数据要素一张网,这类问题就会被很快解决。”

“东数西算”是什么?影响有多大?| 钛媒体深度

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跨域政务数据交换体系示意,图片来源@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

 

 

另一方面,一些企业也开始探索“东数西算”之路。据了解,上海某人工智能龙头企业早先将承载该公司人工智能产品研发、测试工作的数千台服务器部署在了江苏某数据中心。但东部数据中心成本高昂,为了降本增效,该公司已经将主要算力服务器从江苏数据中心迁移至了UCloud优刻得乌兰察布云计算中心。据了解,迁移完成后,不仅减少了机柜使用量,也降低了近50%的基础设施运维成本,成为“东数西算”受益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UCloud优刻得乌兰察布云计算中心正位于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内蒙古集宁大数据产业园,不仅UCloud优刻得在此布局了数据中心,据了解,万国数据、世纪互联、华为公司、阿里巴巴、苹果公司、快手也都在此有所布局。

 

在政策引导下,大批量的数据中心前往西部建设,是否就意味着东部数据中心建设的停滞?其实并非如此。吴美希表示,对于网络时延要求不高的业务,可率先向西转移,由西部数据中心承接。对网络时延要求较高的业务,在东部枢纽节点数据中心布局,推动东西部一体化均衡发展的局面,从而引导数据中心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

 

“规划中的八大枢纽十大数据中心是基本可以满足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数据中心利用率只有50%左右,说明利用并不充分。东部供不应求,西部供大于求,这实际上是一种结构性的矛盾。”吴美希说。

 

数据已经成为第五大生产要素,而算力是让数据发挥价值的重要引擎。未来在东数西算工程的助力下,全国性的算力枢纽初步成型,高速的算力网络让算力普惠将成为另一种社会价值的体现——那时候公共云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全社会算力获取成本显著降低,而政府部门间、政企间数据壁垒也将被进一步打破。

 

贾雷德·戴蒙德在其《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中,将枪炮、病菌、钢铁看成了一个族群征服另一个族群的有效社会环境。未来,算力的强弱可能也决定了一个社会的繁荣与式微。

 

 

 

 

来源:钛媒体APP


【免责声明】

本文纯公益知识分享,无商业用途。文章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新闻
北京大学曹和平教授讲解《双创经济与中国新一轮增长》
2017-08-09
搜狐旅游网--双创经济与中国新一轮增长--深圳湾论坛隆重召开
2017-08-23
中国建设网--双创经济与中国新一轮增长--深圳湾论坛隆重召开
2017-08-23
Copyright @ 深圳湾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109545号深圳网站建设公司:联雅网络